第605章(1 / 2)

“好哒。”23333立刻说道。

宁舒脑袋眩晕了一下,感觉自己的灵魂进入了一具身体中,等到适应身体,宁舒睁开,从手臂间抬起了头,动了动僵硬的脖子。

原主正坐在灶口前烧火,灶孔里有火苗舔着锅底,宁舒看到灶孔里的火苗小了,左右看了一下,抓起了一块干木头塞到灶孔里。

周围的环境环境很昏暗,桌子上点着一盏煤油灯,宁舒也不知道现在什么时间了。

屋里都是一股豆腥味,不远处挂着滤豆渣的纱布,锅里正煮着雪白的豆浆,豆浆正咕噜咕噜地冒泡。

这是做豆腐啊,宁舒有些麻爪子,赶紧接收剧情。

原主叫祝素娘,已经为人妻子了,一家人的活计就靠祝素娘做豆腐,丈夫祝砚秋到上海读书了。

祝素娘是一个苦命的女人,在八九岁的时候被父母卖到了当地乡绅大户祝家,以祝家的条件,哪里需要养童养媳,而是因为当时只有四岁左右的祝砚秋生病了,怎么都不见好,祝家就这么一根独苗,这要是去了,简直就是挖祝家人的心。

祝老爷可是老来得子,四十岁才有这么一个儿子。

当时就是怀着冲喜的心理,还有就是想转移一下祝砚秋的病痛,将厄运转移到别人的身上,就想出了童养媳的方法。

时日正值晚清,八国联军已经将圆明园扫荡了一遍,军阀割据,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困苦,哀鸿一片,祝素娘的父母迫不得已将祝素娘卖给了祝家,祝家将祝素娘和祝砚秋的八字一合,很合适,于是给了祝砚秋父母半串铜板。

从此祝砚秋就是祝家的人了,乡下人没有什么名字,祝素娘在家里排行老四,就叫四丫头,祝家不满意这个名字名字,祝砚秋的秀才爹给原主取了一个素娘的名字,还恩赐让祝砚秋跟祝家姓祝。

这样就算是一家人,也能帮忙替祝砚秋分担厄运。

童养媳在家里是没有什么地位的,其实祝砚秋的身份也就是照顾祝砚秋的侍女一样,有点像是通房丫头。

八九岁的祝素娘接受了自己的命运,至少在祝家能够吃饱。

也许是冲喜有作用,祝砚秋的身体渐渐好转了,从此祝素娘就是开始了天天照顾祝砚秋,给祝砚秋洗澡喂饭,还得陪着祝砚秋玩耍,祝素娘可以说是又当老婆又当娘。

祝砚秋继承了祝家人的好皮囊,穿着洋人的小西装,蹬着小皮鞋,走出去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少爷。

在这个江南水乡,北平的动荡对这边没有什么影响,随着晚清最后一个皇帝退位,封建社会结束了,流通的货币从铜板变成了袁大头和各种纸票,祝砚秋和祝素娘也长大了。

在祝砚秋十六岁的时候,和祝素娘圆房了。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祝家却一遭落魄了,家中的生意直接倒闭了,祝老爷子直接吐血病倒了,再也没有从床上爬起来,最后撒手而去。

家中值钱的东西都还债了,葬了祝老爷子后,遣散了家中的奴仆,一家子三口搬出了大宅子挤在小房子。

巨大的落差让祝砚秋很不适应,有种茫然无措的感觉,最后稳定了心神,告诉祝母自己要去上海求学。

这个时候正是新旧思想碰撞的时候,女子走进了学堂,穿着改良的旗袍,露出细瘦的胳膊,新新学子接受着洋派的思想,祝砚秋想要通过求学来振兴祝家。

祝母将家中大半部分的钱都给了祝砚秋,让祝砚秋到上海去求学。

第559章 童养媳2

祝砚秋提着皮箱,身上揣着祝母给的钱,踏上了去往上海的轮船。

祝砚秋走了没过多久,祝素娘发现自己怀孕了,但是家中的情况艰苦,祝素娘交了一点拜师费跟人学了做豆腐,怀着孕起早贪黑地做豆腐。

做豆腐是非常辛苦的活计,泡黄豆,还要磨浆,用那种大磨盘磨浆,又要过滤又要煮浆,点卤,压榨成型,这些都是靠祝素娘做,祝素娘一天基本没有休息的时间。

半夜就要起来做豆腐,第二天一早又要挑着担子沿街叫卖,卖完了回家又马不停蹄地磨浆,九个月之后祝素娘生了一个儿子,也算是让祝家后继有人了。

祝素娘辛苦操持家务,还要靠卖豆腐供祝砚秋读书,祝砚秋会时常家里寄信要么就是发电报,让祝素娘给他寄钱,理由不是要买书就是买钢笔。

从祝家落魄依赖,祝砚秋根本就没有受苦,什么都是用最好的,就是穿袜子也是最新潮的洋人做的尼龙袜,洋人的玩意,那个时候就是奢侈品。

每次祝砚秋要钱,祝素都会给她寄钱,家里省吃俭用,嘞紧了裤腰带,过得非常辛苦,尤其是祝素娘,生了孩子五天就下床干活了。

祝素娘不知道的是,祝砚秋有女朋友了,是同校的女生,学堂里的学生接收着新潮的思想,崇尚自由恋爱,学校里志同道合的男女很容易走到一起。

要知道谈恋爱耍朋友就是高消费的娱乐方式,祝砚秋就只能频繁朝家里要钱,祝素娘都咬牙给了。

祝砚秋自然和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