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3章(1 / 2)

玄德 御炎 1326 字 4个月前

第八百七十章 君考

支持,还是反对?

对于这个问题,诸葛亮心里有个隐隐约约的判断。

他不敢说这绝对是正确的,但是对于天子取士的标准,他有一些小小的猜测。

开疆拓土确实是好事,也确实是会耗费很多的钱财,耗费大量的财政支出,会对国内发展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也会死很多人。

所以之前选考时的那篇关于朝廷现行政策的论述,诸葛亮所表达的意思就是开疆拓土绝对是好事,但是需要量力而行,不可盲目扩张疆土,否则必将受到盲目开战的危害。

他引用了古人【国虽大,好战恒亡】的理念,表达了自己对过度扩张军事规模的担忧,他认为开疆拓土应该获得好处,且这样的好处能够弥补开疆拓土本身所需要支出的成本,否则,就是无法持续的,迟早会崩溃的。

他并未歌功颂德,而是从国家官员的角度去表达自己对这一政策的担忧,然后给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当时他觉得自己稍微有点冒险,可他还是这样做了,并且在最后拿到了满分。

而这也就意味着,诸葛亮的那篇作文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这让诸葛亮意识到,在如今这个大发展、大扩张、乃至于国家上层思想建筑的重新搭建都和对外扩张有密切关联的时代,朝廷,或者说天子本人的思想正在经历着一些微妙的波动。

当今天子靠儒家经典起家,靠军事战争和对外开拓奠定威望、基业,是少见的文武双全的天纵之才,以此才能登顶为帝,他的所思所想,一定是异于常人的。

之前的那篇文章被认可为满分,也足以证明天子不是一个执着于战争的战争狂人,天子认可自己的思维。

诸葛亮感觉自己似乎摸到了一些东西。

此前,在他的家乡徐州,其实已经开始渐渐兴起乘船南下去交州做生意的浪潮,很多人都在准备南下去交州做生意,至于做的是什么生意,诸葛亮不在乎。

他只知道确实有人靠着这个生意赚了不少钱,还回乡炫耀,炫耀的一大群人眼睛珠子都红了,都上赶着想要相约乘船去做生意。

这是好事吗?

当然是好事。

但是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或许也不是什么好事。

人人都把目光向着赚大钱、发大财,渐渐的,他的家乡出现了只要赚钱赚得多就是绝对正确的、优秀的、成功的概念。

过去,只有读书做官才算是优秀、成功的人,而现在,随着朝廷对官员的规范化管理和进一步约束,以及对外扩张政策的逐步落实,这个风向正在渐渐发生变化。

一时之间,诸葛亮看不清楚这个变化到底会给这个国家带来一些什么,或许是好事,或许也有不好的地方。

但是总体来说,他觉得该担忧的还是要担忧,不能仅仅只看着国家蒸蒸日上的模样就觉得一切都很好、万事大吉了。

所以面对诸葛均和孙钟的疑惑,诸葛亮的答复就比较明确。

“首先,开疆拓土绝对是正确的,这是不能质疑的,否则很可能无法通过君考,或者被丢到边角之地无人问津,难以升迁,其次,我们也必须要明确,开疆拓土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并不都是有益于国家的,也会有一些忧患之处。”

诸葛均和孙钟看着诸葛亮的眼神越发的迷茫、不解。

或许对于他们来说,他们还不曾了解过那么多的内容。

孙钟还好说,他没有读书的条件,知识面比较窄,但是诸葛均就纯粹是学习不用心了。

于是诸葛亮斥责了诸葛均。

“平日里让你多读书,你不读,总是和三五好友出去打猎游玩,不注意读书,结果呢?书到用时方恨少!这些道理你本该了解的,现在却要我这做兄长的给你恶补,你就不觉得羞愧吗?均,你要好好反省!”

对于孙钟,诸葛亮则态度和缓。

“子安,你过去没有条件读那些书,所以你对于时政、天下局势的了解不多,这是你的一大缺陷,但是并不要紧,有些东西是可以等考试过了之后再慢慢掌握学习的,你现在只需要知道朝廷的大政方针是正确的,但是有些细节是存在问题的。”

诸葛均耷拉着脑袋不敢多说什么。

孙钟则叹了口气,感叹着自己实在是落后了很多同学太多太多。

“只是拼书本上的知识,我有信心可以战胜很多人,但是正如你所说,孔明,我在作文策论这方面的缺失实在是有些大,我想,这一次考试的成绩不如意,或许正是因为作文没有作好的缘故。”

诸葛亮拍了拍孙钟的肩膀,宽慰了他。

“以你家里的条件,你能走到这一步,已经是你非常努力的结果了,任何人都不能在这种问题上苛责你,而且关于对天下大势的了解和判断,并不是先天形成的,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去弥补,我想,以你的努力,你一定可以迎头赶上。”

孙钟看向诸葛亮的眼神顿时充满了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