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1 / 2)

玄德 御炎 1314 字 4个月前

说起来,这个制度刚刚颁布下去的时候,凉州也是有官吏对此不屑一顾的,觉得这不过是刘备摆出来的姿态,看着好看,其实没什么意义。

雷声大,雨点小,稍微应付一下,也就过去了。

可事实并非如此。

刘备来真的了。

本次评断最差劲的十个官员都是县级官员,有县令,也有县丞、县尉等,他们有的是懒政,有的是贪腐,有的是能力太差办不了事情,把各自负责的事情办得一塌糊涂,糟糕透顶。

最差劲的十名吏员主要是个人品德操守败坏,喜欢欺压良善,手中有点小权就忍不住要彰显自己的“权势”,一日不彰显就一日不痛快,像是生了重病一样。

因为他们比较接近一般民众,经常对一般群众作威作福,所以部郡国从事和选贤从事司主要通过在民间走访打听来判断一个吏员有没有好的名声。

对于这最差劲的二十人,刘备先把十名官员停职,然后上表给朝廷走流程,将这十人全部罢免。

又自己推荐自己信得过的可靠的能干的人暂时代理这些职位,等朝廷命令下来,直接履职。

十名吏员本身是官员自行辟召,所以等新官上任之后,将他们全部罢免,然后问罪,一个也不放过。

除了最差劲的二十人之外,官员队伍和吏员队伍里也有很差劲的,但是因为比烂没有比过那些更差劲的,所以没有列入前十名,但是也不能说就不惩戒了。

针对他们的过错和能力问题,刘备又罢免了三名县令,七名县丞,五名县尉,上表朝廷将他们或者降职,或者罢职,全部换上自己从庶务部里挑选出来的能干的人,暂时代行职位。

而对于地方属吏,还有风评、能力很差的三十七人,被刘备下令全部罢免、问罪,然后令新上任的部下重新选择能干的人担任那些职位。

至于其他的一些评价较差的官员、吏员,基本上是申斥、罚款、写悔过书为主。

于是一波淘汰的决断下来,足足有六十多名官、吏遭到降职、罢职,另有一百多人遭到申斥、罚款,惩罚力度不可谓不大。

说是末位淘汰也好,说是考成法也好,其实本质上都是为了淘汰无用的,换上能干的,对于东汉末年的现状来说,都属于猛药。

东汉帝国原本的官吏淘汰机制在宦官、外戚、士人三方面的多方精耕细作之下,已经基本上变成了铲除异己的工具,几乎失去了选贤任能的效用。

罢免的都是政敌,选出来的都是自己人,针对这种情况,刘备必须要另外建立机制,重新规划赛道。

用成绩说话,公平,公正,公开。

办不好事情,那就滚蛋,不管你是谁。

所以没人说刘备任人唯亲,反而有很多人称赞刘备的公正。

被淘汰掉的,的确是大家公认的无能,犯了错,惩戒他们是理所当然。

而被换上去的,虽然是刘备带来的身边人,但是在能力上也是公认的无可指摘。

而在优秀官员和吏员的评选方面,也有二十名优秀的官员、吏员得到了赏赐和优先升迁的资格。

他们的姓名和事迹通报整个凉州,在凉州州牧府内竖起【中平四年优秀官吏名单表】,记录他们的名字和籍贯,使他们荣耀。

另外一些做得比较好的官员和吏员也得到了州府的夸赞和物质奖励。

尤其是物质奖励,刘备一向出手大方,对于物质奖励从不吝啬,对于做得好的人,除了夸奖,就是给钱。

州府里的从事官员们跟着他一起加班的,每个月都有奖金。

做出成绩的,也有奖金。

因工受伤、生病的,有伤病补贴,有温暖关怀。

对于部下的工作,刘备很上心,很严厉,但是在生活方面,刘备也制定了一系列福利政策,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多加关怀。

于是虽然刘备对官员工作的要求很高,惩罚很严厉,训斥很凶狠,还总是拖着大家一起加班办事,在田间地头到处跑,但是官员们对他始终是敬畏的态度。

敬在前,畏在后。

第一次新规则的操作和落实刘备看来是合格的,虽然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但是第一次做到这个地步,给全体凉州官吏以鼓励和震慑,确实已经做得不错了。

于是部郡国从事们和选贤从事司的官吏们得到了刘备颁发的特别奖金。

没办法,刘备确实有钱,也愿意花钱。

这件事情办完之后,他就开始了一轮对凉州各郡的巡查。

先去关羽等五人镇守的五郡转了一圈,亲眼目睹他们的工作和集体农庄的建设,接着又去了一次青海湖制盐作坊,亲自观看制盐作坊的建设和生产。

顺便,在关羽的护卫下,刘备召见了烧当羌首领那多,与那多展开了一轮会谈。

这一次来,刘备让关羽带着一千全副武装的精骑随他出发,要让羌人知道他武德充沛,并且摆出较高的姿态,让那多来拜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