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1 / 2)

玄德 御炎 1389 字 4个月前

杨赐对于这样的局面,感到非常郁闷,他苦口婆心的劝慰众人。

“当今的局面,诸位难道还看不出来吗?研习伪学的士人人数太多了,不是说他们强大,而是他们的人数太多了,人数多,就会出现很多人才,人才一多,就能把伪学装饰成官学。

当前局势之艰险,诸位不会看不清楚,卢植大胜之后,我太尉之职一时间都危如累卵,那些人兴起言论,鼓吹卢植乃国家栋梁,应该出任三公,若非吾等拼死抗击,现在这太尉职位到底属于谁,还真不好说。

彼等已然羽翼丰满,已然势力大成,更兼郑玄等有真才实学之辈为首,对吾等之威胁甚大,绝非等闲三两招就能战胜,若要战而胜之,何其困难?若不主动求变,此事恐怕就难了啊!”

或许是杨赐的言语中含有太过于强烈的妥协味道,引起了很多人的强烈不满。

张喜明确表示不愿意支持。

桓典这个摇摆派也感到不满。

我背叛袁氏横跳到了你这边是为了利益,可现在利益还没看到,你先要我主动割肉来为你所谓的学派未来做贡献?

这样的事情可不该我来带头做吧?

于是以张喜、桓典为代表,诸多家族代表都对杨赐的建议表示反对。

“彼等乃一群小人,一群捧着伪学当官学的卑鄙小人!若让我与小人为伍,便是在侮辱我!我宁愿横刀自刎,也不与小人为伍!”

“彼等以伪学戕害正统学术,违背圣人教化,何等可恶,若不能彻底覆灭之,我死都不能闭上眼睛!”

“彼等趁我不备,用卑劣手段算计我等,一时得志,岂能长久?杨公,我与之不共戴天!”

面对众人的群情激动,杨赐也无可奈何,只能暂时搁置自己的妥协提案,准备等之后有机会再提出同样的看法。

只是从现在看来,今文学派内部的保守势力还是非常强大的,改良派尚且不足以主导学派的行动。

第一百七十五章 行动开始

散会之后,杨赐对于此番会议没有达成他最大的目的的这件事情感到十分忧虑。

他对杨彪诉说了自己的忧虑。

“彼等羽翼丰满,势大不可制,当前的局面,就是要利用吾等目前还能拥有的优势广泛吸纳其内部之优秀学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让他们为我所用,如此才能转变局势。

彼等目前为止只有《左氏春秋》一派成为学官,经典传承家族不过六个,尚且不能与我抗衡,所能提供的孝廉、茂才和官员数量依然远远少于吾等,这是吾等最大的优势。

若不能趁着他们尚且不能把《周官礼》抬入官学之际将他们一鼓作气分化瓦解并且打倒,一旦真的叫他们用《周官礼》取代了《仪礼》,那时,就是吾等的末日了。”

杨彪对此感到有些意外。

尽管他也是持改良派的态度,觉得是应该利用他们学派的优势吸纳一些古文学派的精英前来帮腔,但是他万万没想到杨赐居然已经看到了今文学派的末日。

而且说《周官礼》取代《仪礼》只是一句话的事情,但是雒阳朝廷百多年来用《仪礼》锻造出来的整套治国理政的基础逻辑又怎么能在短时间内无缝切换到《周官礼》的逻辑那边呢?

偌大的雒阳朝廷若要换一套思维逻辑,那个难度得多大?

“父亲,吾等学派传承至今二百年,二百年风云变幻都没能奈何吾等,更何况是如今?在儿看来,如今的波折不过是小小考验,彼等一时强势,终究底蕴浅薄,很容易就会被连根拔起。

只要吾等击倒卢植,古文学派就会遭到重创,重创之下,只要吾等表示不计前嫌,重新接纳袁氏、荀氏,至少能使得他们两头下注,不再全心全意帮助古文学派,既然如此,瓦解古文学派也就是眼前的事情,父亲怎么会如此高看这群小人呢?”

杨赐深深叹息,连连摇头。

“吾儿虽然看到了一部分,但是并未窥得全貌,先汉董仲舒时,儒学为何能击溃诸子百家成为唯一显学?主要就在于传承,在于学派士子人数最多,传承最为稳固,势力最大。

而如今的局面,是吾等传承只在小范围之中,几乎完全隔绝外人,人数有限,而彼等容纳天下士子,于是学派内部人才济济,就算一百个里面只能出一个人才,其人数优势也太大了一些。”

杨彪有些理解了。

“父亲的意思……儿理解了一些,所以儿也认同父亲的想法,认为吾等应该开放部分族学名额,吸纳优秀人才进入,但是尽管如此,说吾等走到末日,却也不尽然吧?”

“当年诸子百家或许也是这样想的,结果呢?孝武一道诏令,不过是短短数年啊。”

杨赐一句话就让杨彪无言以对。

尽管如此,他还是没有太过于重视父亲的话语,他认为今文学派数百年来风风雨雨,什么局势没见过?

要是说一个卢植一个刘备就能让今文学派走到末日,他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

没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