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1 / 2)

玄德 御炎 1321 字 4个月前

会议上,今文经学派的老家伙们确定了对抗而非联合的主体意识,除了汝南袁氏为首的少数家族持反对态度之外,大多数今文经学的既得利益者们都秉持着一致的态度。

绝不退让,和古文经学派还有皇权对抗到底。

于是在古文经学派逐渐觉醒并且凝聚成为一个真正的实体的过程中,今文经学派貌似也有了这样的进程。

两个针锋相对的政治学术实体开始成型,两个原始形态的党派开始逐渐形成实体。

未曾设想的局面出现了。

因为掌握着政治上的优势,所以今文经学派的士人们骤然奋起,大量上表给皇帝,各种难听激烈的言辞通通说出来,要求皇帝不能这样厚此薄彼,不能抬高古文经学的地位而不关注今文经学。

上表的同时,他们还撰写文章批判古文经学,说古文经学是伪学,是后人伪作,根本不是真正的孔门传承,他们今文经学才是孔门传承,才是真正的治国平天下之术。

他们用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塑造了皇权的唯我独尊,并且为大汉四百年来的政治方针提供理论指导,整个大汉的政治规则都是依照今文经学的经义来设计的。

皇帝要扶持古文经学,难道是要在整个大汉的范围内搞变法吗?

这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皇帝意识到了吗?

因为恐惧和担忧,他们把百多年前前辈们对抗古文经学强势崛起时期的办法拿了出来,试图扼杀他们于摇篮之中。

然而……

当年的古文学派还能说是个婴儿,而如今的古文学派,是个身高八尺体重一百八的肌肉壮汉。

扼杀?

于摇篮之中?

这可真是光和五年入冬之前最冷的一个笑话。

第八十九章 刘玄德杀红了眼!

从事实上来说,今文学派已经无法把古文学派的这一波攻势扼杀于摇篮之中了。

但是不得不说在当前这个状况下,今文经学派的人虽然没有古文经学派那么多,但是他们大多数都在一个可以发声且方便发声的地位上或者职位上,有着强大的发声渠道。

中央高级官员和地方高级官员也多以今文经学派族人、门生故吏出身为多数,三公九卿多为今文学派士人。

古文经学派虽然在尚书台占据相对优势,但是尚书台的层级本来就很低,古文经学派的官员们在中央是苦逼办事员,地方也是苦逼县令、边远郡守为多,政治势力上难以与之对抗。

所以在今文经学派骤起发难、全面发起的政治进攻中,古文经学派落于下风,难以与今文经学派的强大发声渠道对抗。

刘宏的案几上充斥着今文经学派势力官员的奏表就是明证,这意味着古文经学派在发声渠道上彻底落于下风,被击败。

但是在政治攻势下落于下风的古文经学派不甘失败,他们在学术战场上扛住了今文经学派的进攻,并且展开了大规模反攻,双方门人在很多场合上发起激烈辩论,互不相让。

刘备就在这个时候登上了舞台。

政治上落于颓势,不代表古文经学派放弃了对抗。

今文经学派在政治上的高压让古文经学派的士人出离的愤怒了。

他们这才意识到党锢之祸只是让双方有了共同的敌人,不得不站在一起,一旦共同的敌人软化了立场,双方的矛盾就立刻暴露出来了。

今文学派可怖的嘴脸也瞬间暴露出来,一点温情也不剩下了。

于是古文学派内部的一些头面人物因为与今文学派的某些人私交尚好而产生的些许动摇情绪一扫而空。

学派内部的鸽派本来还不想和今文学派全面撕破脸,但是冰冷的现实告诉他们,如果不奋力一搏,古文学派百年的积累将毁于一旦。

今文学派主动抛弃了双方合作的可能,逼得古文学派全力反抗。

于是卢植等人开始迎接来自朝廷的挑战,而刘备等小辈也不能坐观成败,也要努力战斗,在学术场上配合长辈们的行动,争取打出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因为过去雒阳城中很多年轻士人的习惯,所以双方学术战场的某个分战场就设置在了袁绍的府邸。

所以刘备以袁绍府中的宴会作为战场,以郑玄所著《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三篇文章为出发点,对前来参加宴会的今文经学派士子发起学术反攻。

这一次的辩经可不是过去那种大家喝着小酒听着音乐的游戏性质的辩论了,所以刘备一扫过去谦谦君子且越来越少下场的行为,变得十分锐利,乃至于锋芒毕露。

双方的本次辩论基本上是当年今文经学集大成者何休和古文经学集大成者郑玄的辩论战的后续。

东汉中后期以来,随着社会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不断尖锐,以及今文学派本身的不断式微,立了学官的《公羊春秋》也渐渐不为人所追捧,民间罢黜公羊改立左氏的声音高涨。

这个声音促使了何休和郑玄的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