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3章(1 / 1)

毛承禄、孔有德他们当即应道。

看着眼前这帮将校,崇祯皇帝的心也是悬着的,归根到底大明要拥有一支强军,不可能永远处在战略被动下。

谴派毛承禄、孔有德、孙可望、刘文秀他们,统率五军营麾下各部将士,轮调前去陕西平叛前线,去经历战争,去经受磨练,是必须去做的事情。

尽管有些不少担忧,但有些事情必须要做,不然砸进去这般多粮饷,那纯粹就是养一堆废物兵、老爷兵。

“都下去吧。”

崇祯皇帝摆手道:“回归本部后,向神枢营传达朕的口谕,什么时候五军营能在平叛前线,扛起镇压流贼的重担。

那么神枢营这边,就能和勇卫营进行轮调参与平叛,在此期间,朕不希望神枢营这边有任何懈怠。”

“臣等遵旨。”

毛承禄他们行礼道。

不过天子的这番话,同样让他们感受到沉甸甸的压力,毕竟这不仅牵扯到他们自身,还牵扯到神枢营这边。

倘若他们奉旨赶赴陕西平叛,没有能尽快适应战场,相反还导致被动之事发生,继而让流贼再度猖獗起来,那到时不仅丢的是他们自身的脸,还会丢掉整个京营的脸,甚至还会引起神机营和神枢营的不满。

(

===第三百一十五章 革辽(1)===

国朝层面的结构调整,地域层面的结构调整,一直是崇祯皇帝在推动的,想改变摆烂的大明,就要让权力下沉才行。

大明所辖权力的集权和再分配,是非常考验崇祯皇帝的政治素养。

皇权不下乡是必须打破的格局,纵使无法下沉到村,也要设法下沉到乡,并以此构建新的行政体系。

这与大明军队的革新,是相辅相成的存在。

辽西,广宁。

“督师,末将率部进驻辽前防线,那辽西将要推动的撤卫设府,如果出现什么风波,只怕辽西治下会生乱吧。”

黄得功神情严肃,看向孙承宗说道:“倘若在此期间,辽西真闹出兵乱之事,那必然是会大乱的,您……”

“有何总兵领军镇守辽西沿线,有你所率镇辽军固守辽西前线,只要我辽西的边陲沿线不出现动乱,那辽西就乱不了。”

孙承宗摆手打断道:“何况满桂是山海关总兵官,肩负着极重的职责,不可能长期脱离山海关沿线。

当前镇辽军的框架初步缔造,趁着时下辽南局势较稳,有李自成所领辽东义军,牵制着建虏八旗,我们要尽快掌控辽西前线。

虎山,你身上的担子可不轻啊。

麾下所统领的镇辽军,乃我大明戍守辽地的诸军中,日后将要硬撼建虏的强军,以此推动戍边辽军的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