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4章(1 / 1)

这不是本官说的。

这是天子定下的调调。

内部阶层矛盾要对立着看,除了这批顽固派外,还存在着很多别的群体,他们所想的都是自身利益。

甚至随着北上海贸的欧罗巴各国海商,不断在天津地界增多,也出现一些倒向这些西洋群体的买办群体。」

卢象晋:「……」

对陈延生所讲的这些,卢象晋心里不知该说些什么,这些涉及到的层面,明显超出他所能思考的。

毕竟对开海通商、官办诸厂等事,卢象晋了解的并不多,他先前在直隶巡抚衙门,所担任的职务,就是在天雄军分担。

「想不明白?」见卢象晋这般,陈延生笑着说道:「你觉得官办诸厂怎样?」

卢象晋皱眉道:「很好,这些掌控在州府手里的规模化工坊,能帮助州府做不少事情,还能获取相应的财源。」

「那你有没有想过,对这些新兴的买办群体,这些就是损害他们利益的存在呢?」

陈延生澹笑道:「过去本州对这一层面,认识的并不充分,可是在经历一些事情,算是彻底明白了。

天下熙熙皆因利来,天津能有今日的改变,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周遭所存在的敌人和威胁,从来都没有减少过,甚至还是不断增多的。」

.

===第二百九十六章 天津大明的特区(2)===

有人的地方,就存在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存在纷争。

像天津撤卫设府以来,虽说没表明过新政之名,却一直在做新政之实,这也让天津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矛盾和问题。

对待这一特定现象,崇祯皇帝很早就预料到了。

毕竟当前的大明,一只脚迈进封建王朝后期崩坏的漩涡,这是一个矛盾激化、阶层尖锐、土地兼并严重的漩涡,算是很难逆转的境遇。

可崇祯皇帝不想叫江山倾覆的事情,发生在他的身上,所以他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双向推动改变。

相较于轰轰烈烈的新政维新,力求闹得沸沸扬扬,叫天下都知晓这一政治主张,崇祯皇帝选择的却是另一条路。

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去一点点推动大明上下的改变,待到某一临界点时,再选择轰轰烈烈的变革!

这个所谓的临界点,在崇祯皇帝的眼里,就是当大明北方诸省治下,不受频生灾情的影响,让不断涌现的破产群体,可以到各处所筹规模化工坊做工,而所产的这些商品,能通过海贸倾销出去,整个大明北方的秩序稳定,而南方诸省却出现动乱时,围绕大明轰轰烈烈的变革,就能真正意义上的亮明了。

南北之争,在大明就从没消散过。

「此次会见欧罗巴各国的海商代表,你要多看,多听,不要发表意见。」

陈延生撩了撩袍袖,面露笑意,看向卢象晋说道:「等你见识到这些人的嘴脸,就能更清楚天津所处的境遇是怎样的,到时你也就知道如何在自己所辖职权内,为天津的整体发展,究竟要做出那些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