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6章(1 / 2)

朱棣点头,“这事朕知道,纪纲不就是在做这个吗,他每年都能给朕送两百万两以上。”

柳淳哑然,“陛下,若是郁新也靠这个发财,那就太丢人了。”

朱棣眼睛瞪圆了,怎么,朕赚钱的法子很低级吗?

柳淳连忙解释,“不光是倭国,还有许多藩国,他们自身的手艺不行,因此只会象征性铸造一些货币,然后流通大明的钱币。各国除了采购茶叶丝绸之外,还有一个大宗,就是铜钱。”

柳淳可不是胡说八道,事实上历代以来,都有这个问题。按理说别人用中国的钱币,那不是好事情吗?

麻烦的是中国也缺少铜,如果货币大规模流失,会造成钱荒,因此严厉管制钱币,防止外流。可即便如此,也挡不住周围人民的热情,他们千方百计,弄到大明的货币,充当通货。

朱棣不解道:“如今大明不是推行纸币吗?这些铜钱还有人喜欢?”

柳淳忍不住笑道:“我们推行纸币不假,可周围国家跟不上来。他们依旧喜欢铜钱。”

朱棣稍微迟疑,立刻明白了,“柳淳,你的意思是郁新把收上来的铜钱,偷偷运到海外,换成了金银,再拿回来?”

柳淳点头,“除了金银之外,还应该有铜料。”

朱棣也是聪明人,很快明白了郁新的套利手法。

明朝不断推行纸币回收铜钱。国库里存了太多的铜钱,这些铜钱的去处主要是铸成大炮。

郁新他挪用铜钱,去倭国换成金银,然后再顺道换回铜料。

军方要的只是铜,铜料比铜钱还要方便,因此没人会追究铜钱的下落,就这样,经过一番奇幻漂流,郁新的手上,就积累了丰厚的财富。

“混账!”

朱棣再次爆粗口了,他当然不反对这么捞钱,相反,朱棣还跃跃欲试,想要大发利市。可问题是郁新竟然敢不告诉天子,独自吞了。

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和他的法子比起来,让纪纲去抢掠,的确是太低级了,朱棣又羞又恼,气炸了肺。

“这里有多少金子?”

“大约七十五万两!”

“这么多!还真是一份厚礼,立刻给朕搬运回宫!”朱棣转身要走,还对柳淳道:“你把郁新带到朕的面前,朕要好好问问他!”

“别忙啊!”

柳淳拦住了朱棣,“陛下这就要走了?”

朱棣愣了,“金库都看了,还有什么东西?”

“陛下,这才是一个金库,臣知道,郁新至少还有三个金库?”

“三个?”朱棣瞪圆了眼睛,“都有这么大?”

柳淳满脸苦笑,无奈道:“陛下,这个其实是最小的!”

……

整整一夜,朱棣都没有合眼,他也不知道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了。是愤怒,又或者是欣慰,总之,是高度亢奋。

郁新的财富,真是让他叹为观止,大开眼界。

很让人意外,郁新的财富九成以上都是黄金,什么珠宝啊,玉器啊,古玩字画,在郁新这里根本看不上眼。

他努力从各处敛财,全数换成黄金,存在秘密的金库里。

“朕想不明白,这个郁新存这么多金子,他到底要干什么?”朱棣是真的困惑了,难道有人比他还爱财吗?

“陛下,他多半是想筹办银行。”

“银行?”

柳淳点头,“臣查阅了近几年郁新的奏疏,他除了提出诸如开中法一类的策略,最主要的一条建议,就是说单一的皇家银行,难以适应需要。尤其是一些小工厂,小作坊,根本没法从皇家银行得到贷款,他建议准许私人组建小银行,给百姓提供便利。”

朱棣想了想,还真有这事。

他还动心了,想要答应郁新,不过有鉴于银行是公器。之前李善长在苏州筹办钱庄,弄出了很大的风波,朱棣迟迟没敢答应。不过他的确认真思考了,还准备找柳淳商量,如果可行,近期就会答应下来。

“陛下,郁新跟臣讲,他想要辞官不做,退归林下。假如他有如此雄厚的本金,朝廷准许私人筹建银行,他的确可以退下去了。”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郁新不是大丈夫,但是却也深深明白这个道理。

他干了这么多的事情,如果辞官,谁能保证他的安全啊!与其相信那些有的没的,不如自己弄一个银行,有了银行保驾护航,他就可以安枕无忧了。

朱棣若有所思点了点头,他忍不住笑道:“柳淳,郁新的供词一直说明教如何如何,朕还以为他的钱都落到了明教手里,要从明教下手追查……真是没想到,他竟然耍了手段,还是你够机灵,没有被他骗了。”

柳淳同样很自豪。

办案就是这样,如果方向错了,很可能就会功亏一篑。

比如像郁家父子说得那样,去追查明教,很有可能这些金子就会被运走。而且要是相信了郁晗的话,留了那小子一命,很有可能,郁家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