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1 / 2)

从成都府开始,在整个巴蜀大地,包括云南,落实均田。

所有土地,不分男女,一律均分,十五岁以下一半……同时,所有乡勇,一律视为非法武装,全部取缔。各地成立由贫苦百姓,农家子弟组成的民兵。所有民兵在平时维护地方安全,防止地主豪强反扑,在战时,要服从调度,为大军提供协助。

针对士绅豪族,如果确有残害百姓行为,按律治罪。

如果没有,只需将多余的土地上缴,并且接受重新教育,待到通过考核,即可像普通人一样生活。

在土地上,是坚决的均田,在工商问题上,则是以鼓励为主,原来对商人的歧视悉数取消,除了正课之外,不许盘剥商人,不许设立税卡。

让商人最深恶痛绝的厘金问题,也被取消了。

这几条措施公布之后,巴蜀大地,万民欢腾。

柳淳强的不是画大饼而已。

要知道他在去了云南之后,就有一大批学生追随着他到了云南,而且他也创办了学堂,许多军中子弟都进入学堂学习。

在柳淳装死的这段时间里,赵勉负责学堂的运作,如今已经有了成果。

赵勉把这些学生调入巴蜀,给他们配属人马,进入各个县城,乡下,去落实均田……在所有将领中间,平安和杜思贤对此最为热衷。

平安出身悲惨就不用说了,杜思贤家里也不富裕,他只是个贩运粮食的小商人,因为厘金的原因,才奋起反抗,有了今天。

杜思贤没有像景清一眼,背叛穷苦人,相反,他比谁都同情普通百姓,下手也绝对不客气。

很多人都提到一个问题,说是皇权不下县,政权不下乡……地方上千百年都是士绅宗族控制,变法改革,应该打破这个局面。

但问题是鲜有人说清楚,要怎么打破。

比如说,派遣官吏下乡,还是迁居豪强,或者是对百姓进行教育宣传?

这些做法,或许都有些道理,但是不要忘了,乡村的数量多如牛毛,大大小小的家族,难以计算清楚。

光靠着从上而下的力量,能解决多少?

当初柳淳带着数百太学生,还有那么多的账房高手,用了快一年的功夫,才把长沙一府弄得七七八八。

像长沙一般的单位,大明至少有两三百个。

如果真的按部就班来,能做得完吗?

或许从那时候起,柳淳的潜意识里就知道了,真正要完成变法,不是靠着洪武大帝的英明神武,也不是靠着永乐大帝的锐意进取……而是靠着从下而上,只有进行一场大战。

从根本上,把地方百姓动用起来,才能解决土地问题。

不然的话,那些变法目标就只会成为一场梦。

政治很多时候就是这么残酷,人们的行为不是遵循文艺青年的美好想象,而是要看实实在在的利益。

就算不打这一场靖难,朱棣顺利登基,没有了篡位的污点,那朱棣就能挥洒自如,创造更大的功业吗?

不,不会的!

假如朱棣真的顺利登基,他只会严格尊奉朱元璋留下的条条框框,很难跨越出去,被各种各样的力量死死牵制住。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靖难之役,就没有永乐大帝,这俩是分不开的。正因为靖难之役,打出了一套完全属于朱棣的班底,只听他一个人的命令。

这才有下西洋,征草原,迁都北平,修永乐大典。

同样的道理,不彻底摧毁敌方的士绅豪强,光是派遣官员下去,这帮人会不会被士绅收买?

你觉得官吏和士绅会彼此牵制,可事实上,他们往往会勾结在一起,一起压榨毫无反抗能力的普通百姓。

这种道理是普遍存在了,比如历代的皇帝,都热衷分权制衡,不断的削弱相权,甚至干脆取消宰相。

但结果呢?

往往事与愿违,百官总是会以某种形式,联合在一起,共同欺负皇帝……试问历朝历代,几百位天子当中,能乾纲独断的又有几人?

柳淳这段时间常常扪心自问,其实他是真正盼着这场靖难之役的!

杀!

地方的贪官污吏,杀了!

罪大恶极的士绅豪族,杀了!

各地的土匪山贼,杀了!

总之,凡是挡在变法前面的人,都要被彻底摧毁消灭。

柳淳就是这场变法的总导演,而赵勉则是担任了台面上的主演任务。他不断调动人员,针对一个个的县城,清丈土地,计算人口,登记造册,按照人口分田。

还记得朱元璋曾经像柳淳炫耀的吗?

记载了天下丁口的黄册,记载了所有土地田主的鱼鳞册,老朱就是按照这两样东西,向天下征税的。

可即便有鱼鳞册和黄册,也难免有疏漏,因为只要不在册上,就可以躲避税赋,为此有人不惜投献豪族,充当奴仆。

这种情况从洪武末年就出现了,等到明朝的中期,就完全到了肆无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