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1 / 2)

怎么又找到了我?

柳淳这个郁闷啊!

“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柳淳好奇问道。

老太监身为貔貅卫,自然知无不言……“是这样的,皇宫后面出现了一个地洞,御花园有一面墙倒了,陛下震怒。钦天监那边有人说此乃上天示警,是朝廷失德。要皇爷去祭告天地,最好,最好下罪己诏,以安人心。”

果不其然,跟汪睿的说法一样。

“跟我又有什么关系?”

老太监道“皇爷当然不会听信钦天监的小官之言,又询问了几位老臣。其中汪老头就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陛下刚刚主张迁都,就出现了皇宫动摇的大事……他觉得此事或许有迁都有关,请皇爷三思而后行,以免上天降罪。”

“他,他还说,自古以来,天地变故,都不是小事情。有些臣子,胡言乱语,不把天变放在心上,反而带着女子,一起观赏取乐,实在不是为臣之道。唯有陛下降旨,才能安人心,靖浮言。”

柳淳冷哼道“所谓观赏取乐的臣子,不会是我吧?”

老太监嘿嘿道“大人果然厉害,皇爷就是听提起了大人,才让大人过去,听听你的看法。”

老太监又咳嗽了两声,凑到了柳淳的耳边,低声道“大人,你怎么把汪睿给得罪了?奴婢听他提起你,那是咬牙切齿,还说要把没有敬畏之心,怠惰国事的臣子流放三千里呢!”

柳淳气咻咻道“他最好把我流放回大宁,懒得跟他们勾心斗角!”

第223章 大家一起去挖坑

柳淳来到了奉天殿,这是他第二次来,虽然进宫的次数不少,但作为三大殿的头一殿,只有早朝的时候,才会对外开放,老朱御门听政,处理各种繁琐的国政。大大小小,巨细靡遗。

柳淳的品级太低,没有上早朝的资格,除了万寿盛典之外,根本没福登上奉天殿。

其实柳淳情愿不要这个福气。

今天的奉天殿,氛围格外压抑,现在不是正式的早朝,但文官勋贵,一个不少,包括太子朱标,都陪伴在老朱的身边,他眉头微皱,显得忧心忡忡。

在勋贵一边,除了梁国公蓝玉、颖国公傅友德之外,包括信国公汤和,宋国公冯胜,魏国公徐辉祖,曹国公李景隆,全都在场,气氛凝重!

在文官一边,柳淳认识的不多,但六部尚书,侍郎,都察院,通政司和大理寺的人全都到了,判断起来并不复杂,刘三吾是翰林学士,小九卿之一,排在他前面的,就是这些高官。另外老头茹太素也在列,他前面有六个人,也就是六部尚书,在他后面,是都察院左都御史,然后是通政使,大理寺卿……

万寿盛典讲究的是盛大愉快,藩王悉数在场,今天的气氛却是迥然不同,凝重压抑,让人有些喘不上气。

柳淳老老实实,在这种场合出了差错,老朱都保不住他。柳淳进门之后,赶快行礼,然后站在了队伍的末位,贴着门口吃风。

朱元璋瞧见了他,就咳嗽了一声。

“柳淳,你可是去了玄武门?看过了地陷的现场?”

柳淳忙道“臣的确去了。”

“那你为何没有立刻进宫,来跟朕谈这件事情?”老朱语带责怪道“莫非真如一些人所讲,你很轻视此事吗?”

柳淳摸觉得老朱把自己叫到宫里,不会只是为了骂自己两句出气吧?如果是去寝宫,或许可能,但是在奉天殿,当着满朝的文武,老朱应该不会这么无聊。

“启奏陛下,臣不敢轻视惊动龙庭的大事,臣查看之后,立刻回去,查阅金陵的方志,寻找师门长辈的手稿,仔细研读……臣,是在寻找此次事发的原因。”

“哦!”

朱元璋呵呵笑道“这么说,你是有所得了?”

“是的,臣觉得此次的事情,并不意外,关键还是在皇宫的地理位置。”

“说具体点,朕很想听听。”

……

君臣两个,一问一答,很快进入了主题,在场的官吏,尤其是文官这边,知道柳淳的人不少,但打过交道的却不多,他们第一次近距离观察这个年轻人,发现他侃侃而谈,丝毫没有怯场,言语之间,充满了强烈的自信。

“陛下,金陵在长江以南,水往低处流,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金陵的北城,因为接近长江,地势低矮,土质松软,极易下陷。当年陛下选址建造皇宫,又是在燕雀湖上填土修城,虽然放置了许多石块,力求地基稳固。可经过二十多年,也难免出现下陷的问题。而且自从去岁入冬以来,降水偏少,长江的水位都在下降,地下缺水,皇宫以北的部分,向下塌陷,也就不足为奇了。”

朱元璋耐心听着柳淳的解释,他突然轻笑道“柳淳,照你的说法,皇宫塌陷,跟上天没有关系了?”

柳淳眨眨眼,“降水偏少,算不算?”

“哈哈哈,那降水又为什么偏少?”老朱追问。

“这个……就要跟去岁冬季偏冷有关,降水线南移,虽然长江一带降水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