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1 / 2)

老朱在淮西起兵,最早跟随他的小伙伴、老兄弟,就是所谓淮西勋贵的核心,是这帮人,一手打造出了大明的基业。

早年的淮西勋贵,是两条腿走路,文官有李善长,胡惟庸等人,武将有徐达,常遇春,可谓人才济济,把持朝廷大权,说一不二。

像刘基、宋濂等人,根本无力抗衡。

朱元璋先把矛头对准了胡惟庸,甚至废掉了丞相,亲自掌握朝政,淮西勋贵的一条腿被砍断了……可这帮人根基太深,依旧牢牢把持军权。

常遇春和徐达虽然死了,但还有其他人存在,几十年来,彼此联姻,互相勾结,形成了庞大的势力集团,遮天蔽日,无所不在!

让老朱都头疼不已。

就拿常家来说,是衰败了,常茂几个兄弟也不争气,可太子妃出自常家,宋国公冯胜是常茂的岳父,还有一个永昌侯蓝玉!

这几方力量如果拧成一股绳,都差不多能改朝换代了。

假如你是朱元璋,会不会提心吊胆,夜不能寐?

偏偏在这时候,常茂这个纨绔子弟,弹劾岳父,朱元璋当然要趁机拿掉冯胜的兵权……刘淳甚至能想象到朱元璋仰天狂笑的场面。

非是朕出手,是你们自己闹内讧,把刀柄送给朕的!

柳淳突然涌起一个念头,常茂那家伙真是个饭桶吗?

别是他为了保护常家,演得一处苦肉计吧?

假如真是这样,那么常茂这家伙,可真是不简单,至少保命的本事是一流的。柳淳眼珠乱转,脱口而出道:“水满则溢,此时急流勇退,或许是最好的时机!”

第72章 往死里打

“退?”

冯胜迟疑片刻,默然摇头。

果然,谁也不愿轻易放弃权力!

柳淳本心不愿意掺和其中,可问题是这老头极有可能成为他未来老娘的二叔,算是一家人,万一倒霉了,也会牵连到他的身上。

柳淳索性仗着胆子道:“宋国公,是上面不愿意让你退吗?”

冯胜的上面,自然是皇帝朱元璋了。

老头沉吟许久,没有回答,但严峻的脸色,却告诉了答案……朱元璋年纪大了,对待军中的宿将,多有忌惮。毕竟这些人也领兵几十年,树大根深,枝繁叶茂,力量太大了!

朱元璋巴不得他们能去职呢!怎么会挽留!

“那既然不是上面,就是下面了?”柳淳见老头微微颔首,就叹道:“百姓有句话,叫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圣意昭然,宋国公还有疑问吗?”

冯胜深吸口气,戎马一辈子,指挥千军万马,何等的威风!不说别的,光是北平一地,就囤积了25万大军,一声令下,无数人冲锋陷阵,出生入死,试问谁能拒绝这种诱惑。

退了,什么都没有,车不过一辆,随从二三人,说话都不顶用……明明可以执掌大权,却要听后辈小儿的摆布,把命运交给别人掌握,巨大的落差着实难受啊!

柳淳默默注视着老头,冯胜的挣扎,他看得一清二楚。

朱元璋收了冯胜的帅印,这就是信号。

老头最好的选择就是赶快退下去,不光帅印交了,甚至辞官回乡,颐养天年,才是最好的结果。

若是不然,还留在朝中,迟早逃不掉身首异处的下场!

“宋国公,你跟信国公如何?”

“信国公?”

冯胜沉吟,信国公就是汤和,是老朱昔年的小伙伴,回来投靠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只是从洪武十四年之后,汤和就经常告病,不再单独统兵出征。

前不久,还传出消息,汤和向朱元璋上书,希望能告老还乡。

朱元璋挽留一番之后,拨下了一大笔钱,给汤和在凤阳修建府邸。

谁都知道,老朱是出了名的抠门,连自己的皇宫都不许用金玉装饰,只能用铜,可汤和的这座宅子,却是不惜血本,光是工期就有一年多!

朱元璋不但给了宅子,还任命汤和为钦差,让他巡察沿海防务,抵御倭寇,并且给他钱粮砖瓦木料民工,在沿海修筑城堡,加强防御。

此时大明国势强盛,倭患虽然有,但是却不严重,不至于让一位堂堂国公,亲自去督修城池,而且还一下子要修59座城池,其中的用意,不言自明。

汤和也够可以的,他把大批的砖瓦木料,捡好的往家里搬,先把府邸修好,剩下的再来修城池。

等过了没多少日子,凤阳府邸修好了,汤和直接拍拍屁股走人,跑凤阳享受荣华富贵去了,沿海的烂摊子扔给了别人。

就这样,汤和还得到了朱元璋的重赏,特准他每年进京一次,跟朱元璋叙旧……在一群功臣当中,汤和是独一份!

其实吧……老朱不是没给一些人机会,也不是没想过杯酒释兵权……可惜的是,聪明人太少了,能下决心,舍弃一切的人也太少了。

就问一句,能不能彻底放手吧?